抓緊感通的刹那(代序)
現代人,疏離所以痛苦。
政治經濟學說,工人與自己的生産活動、勞動目標、勞動産品等分離了,那叫異化。今天異化的程度更厲害了,好多人都基本“不事生産”,生計的來源和生産沒多少關係。日常用的東西就是“消費品”,物品的源頭離我們無比遙遠、無比疏離。
但這還只是從物質層面去看。如果更深入地觀察我們的生存狀態,不難發現生活的連結正在不停消失中。有了電子錢包,我們不再與商販找零錢聊天了;用了手機下單,向服務員詢問今天有什麽菜色的機會便沒有了;朋友圈上的名單不短,但能一起做點什麽事情的好像又沒有多少個;家庭或許每年都會聚聚,但沒有了節慶、祭典,聚在一起也不一定那麽稱心如意。在疫症面前,我們被告知要保持社交距離,要重重消毒,要好好把自己隔離起來,却忘了我們身體內本來就有諸多衆生。反觀每個人自己,哪裏不舒服不妥當就要找不同的專科醫生,好像身心都不是我們自己的,除了一連串延綿不絕的概念,與焦慮。
不過,也沒有那麽絕望,恰恰相反,正是因爲我們身處在一個缺乏連結的時代,只要抓緊一個機會重新接通某個被阻擋起來的接口,那種翻轉就是徹底而革命性的。可能是與野鳥的眼神接觸,可能是站在泥土裏的感覺,可能是與社區老人的心靈碰撞,可能是意會到夢境與更大的真實的關聯;捕捉到這些神奇的感通時刻,觸類旁通就變成可能,過去覺得毫不相干甚至是二元對立的事情變得互相關聯,原本冰封的世界被打開了一個缺口,改變由此開始。
這一期的《比鄰泥土香》以“自然生活”爲專題,各位作者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如何思考自己與萬物的關係,與自然的連結又如何給予他們生活力量與溫暖。我們帶著“把經濟重新嵌入生態”的追問來組“見·遠”欄目的稿件,是希望爲人們意識中最爲割裂的兩個“領域”——經濟與生態——尋找重新接通、整合的可能。我們也感謝其他作者分享了他們的所做所思,讓我們在可持續生活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有信心。本期內容由陳宇輝、鄧文嫦、高雪松、賈麗杰、梁笑媚、繆睫編輯,同時感謝所有的作者和對本書編輯製作提供幫助的夥伴,沒有你們的支持,本期將無法面世。
中醫說通則不痛,爲了我們自己與萬物的福祉,大家一起努力吧。
《比鄰泥土香》
編委會2020年10月